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
宇宙星球 #41

41.他们当中有些人

41.他们当中有些人看到主后,被引到右前方;他们往前走的时候,说他们能看到一道光,远比以前所曾看到的更明亮、更纯净,任何光都不可能胜过它。当时此处正是傍晚。还有许多灵人这样说。天堂之光是大光,比地上的正午之光大出许多倍(AC 1117, 1521, 1533, 1619-1632, 4527, 5400, 8644)。天堂所有的光皆出自那里显为太阳的主(AC 1053, 1521, 3195, 3341, 3636, 3643, 4415, 9548, 9684, 10809)。从主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在天堂显为光,并为那里提供所有光(AC 3195, 3222, 5400, 8644, 9399, 9548, 9684)。天堂之光既光照天使的视觉,也光照天使的理解力(AC 2776, 3138)。说天堂处于光和热,意思是说处于智慧和爱(AC 3643, 9399, 9401)

属天的奥秘 #10584

10584.“然后我

10584.“然后我要将我的手掌收回,你就得见我的背,却不得见我的面”表他们将看见圣言、教会和敬拜的外在事物,却看不见内在事物。这从“耶和华的背”和“耶和华的面”的含义清楚可知:“耶和华的背”是指圣言、教会和敬拜的外在事物,如下文所述;“耶和华的面”是指这些的内在事物,如前所述(10578节)。因此,“得见耶和华的背,却不得见祂的面”表示看见圣言、教会和敬拜的外在事物,却看不见内在事物。以色列和犹太民族就是这样,如今仍是这样,这一事实在本章和前一章的所有内容中得到证明。
  “耶和华的背”之所以表示圣言、教会和敬拜的外在事物,是因为“面或脸”表示内在事物(参看10578节)。那些相信并崇敬圣言,然而仅止于外在之物,也就是字义的人可以说“得见耶和华的背,却不得见祂的面”。他们没有像那些被光照,并为自己从圣言获利教义,凭此教义能看到它的真正含义,从而看到它的内义之人那样更深入地研究它。没有教义,圣言是无法理解的,被光照的人从圣言所取的教义必须作为一盏灯来服务于理解(参看9382, 9409, 9410, 9424, 9430, 10105, 10324, 10400, 10431节);圣言的内义提供这些教义(9430节)。由此可见“得见耶和华的背,却不得见祂的面”表示什么。
  但那些不信圣言的人甚至连耶和华的背都看不见;相反,他们背离耶和华,只看见自己和世界。他们就是那些背向圣殿、崇拜太阳的人,论到他们,以西结说:
  我被领进耶和华房屋的院子,看哪,有二十五个人,背向耶和华的殿,面向东方;这些人向升起的太阳下拜。(以西结书8:16)
  “太阳和它的升起”是指世界的太阳和它在那里的升起,这太阳表示自我之爱,这爱与对主之爱完全相反。这就是为何在天使的思维观念中,世界的太阳呈现为在背后处于完全黑暗之中的某种事物;而主,也就是天堂的太阳,则在脸前(7078节)。论到这些人,经上说,他们“背向殿”,在耶利米书中还说他们“退后”:
  你弃绝了耶和华,转身退后。(耶利米书15:6)
  别处:
  他们竟随从自己顽梗的恶心,退后不向前。(耶利米书7:24)

属天的奥秘 #4063

4063.“雅各听见

4063.“雅各听见拉班的儿子们有话说”表属于“拉班”所表良善的真理,相对于主由此在属世层中所获得的良善而言,是何性质。这从“儿子”的含义和“拉班”的代表清楚可知:“儿子”是指真理(参看489, 491, 533, 1147, 2623, 3373节);“拉班”是指来自共同家族的旁系良善(3612, 3665, 3778节),因而是指诸如服务于引入纯正良善与真理的那类良善(3974, 3982, 3986e节),在此是指已提供如此服务的良善,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它的分离。“雅各听见的话”在内义上就表明相对于主在属世层中所获得的良善而言,这类真理的性质。这一点从接下来的话可以看出来,因为它们都是愤怒的话,拉班的儿子声称雅各把他们父亲所有的都夺了去,并且雅各见拉班的脸色不如从前。“雅各”代表主的属世层,在前一章代表其中的真理之良善(参看3659, 3669, 3677, 3775, 3829, 4009节)。
从前一章的阐述和说明可以看出,“拉班”所表示的良善相对于“雅各”所代表的真理之良善是何情形。我们可通过人重生的状态进一步说明这一点,就代表意义而言,人重生的状态也是此处所论述的主题。当人正在重生时,主将他保守在一种居间类型的良善中。这种良善是为引入纯正的良善与真理而服务的;不过,一旦这些良善与真理被引入,这居间良善就与它们分离。凡对重生和新人有所了解的人,都能明白,新人完全不同于旧人;因为新人拥有对属灵和属天事物的情感,这些构成其快乐和幸福的感觉;而旧人拥有对世俗和尘世事物的情感,这些构成其快乐和愉悦的感觉。所以,新人关注天上的目的,而旧人关注世上的目的。由此明显可知,新人完全不同并迥异于旧人。
为了将人从旧人的状态引入新人的状态,人必须脱去对世界的贪恋,披上对天堂的情感。这一过程通过无数手段实现,这些手段唯有主知道,其中许多手段,主也会让天使知道,但只有极少数手段为世人所知。尽管如此,所有这些手段,无论总体还是细节,都在圣言的内义中被揭示出来。因此,当人从旧人转变为新人时,也就是当他重生时,这一过程并非如有些人所想的那样瞬间完成,而是要历经多年。事实上,这个过程甚至贯穿人的整个一生,直到临终。因为他的贪恋必须被根除,对天堂的情感必须被植入,并且他必须被赋予之前从未拥有,甚至几乎前所未闻的生命。因此,既然他的生命状态必须被大幅度地改变,那么他就必须长期被保持在一种居间良善中,这种良善既具有对世界的情感,也具有对天堂的情感。他若不被保持在居间良善中,绝不会允许天上的良善与真理进入他自己里面。
这种居中或居间良善就是“拉班及其羊群”所表示的。不过,人只是在这居间良善提供具体功用期间被保持在它里面。一旦完成服务,它就被分离出去。这种分离就是本章所论述的主题。这居间良善的存在,以及它提供其功用之后的分离,可通过每个人从小到老所经历的状态变化来说明。众所周知,在生命的每个阶段,如婴儿期,童年期,青少年时期,成年期和老年期,人的状态各不相同。人们也都知道,当人进入少年时期的状态时,他便脱去婴幼儿时期的状态,扔掉它的玩具;当进入青年时期的状态时,他会脱去少年时期的状态;当进入成年状态时,反过来又脱去青年时期的状态;最后当进入老年状态时,他又脱去成年的状态。人若认真思考一下,还能意识到,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快乐,并且他藉着这些快乐通过连续阶段被引入下一个阶段的快乐;这些快乐服务于这一目的:把他带入下一个阶段,直到最终他被带入老年的聪明和智慧的快乐中。
由此明显可知,当披上一种新的生命状态时,之前的事物总是被抛在身后。不过,这个比方只能说明这一点:快乐仅仅是手段,当人进入下一个状态时,它们就被抛在身后。而在人重生期间,他的状态变得完全不同于他之前的状态;主不是以任何属世的方式,而是以一种超自然的方式将他引向这种状态。若非藉着唯独主所提供的重生手段或媒介,因而通过所提到的居间良善,谁也达不到这种状态。一旦他被带入这种状态,也就是说,在这种状态下,他不再以世俗、尘世和肉体的事物为目的,而是以天上的事物为目的,那么这居间良善就被分离出去。以某种事物为目的,就意味着爱这种事物超过其它任何事物。
注:3986e节,即3986节末尾,e表末尾。

目录章节

目录章节

目录章节